2012-08-12

國民健康保險

國民醬康保險如同台灣的健保卡
加入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後,就醫時,請記得攜帶

A. 國民健康保險申請
地點:居住地區的區役所國民健康保險科
需要證件:在留卡,姓名印章,在學證明書
B. 注意事項: 搬家需要到新住址所屬的區役所更改地址
C. 國民健康保險內容
(a) 每月繳交約一.二千日幣
(b)區役所會郵寄一年份繳費單,可在便利商店繳費(可一次繳清或分月繳)
(c)留學生負擔實際醫療費中的80%


參考:http://www.jnet.com.tw/info_01_10.asp



在留卡情報

"在留卡"等於外國人在日身分證
 201279開始,
依據新的「在留管理制度」交付「在留卡」, 原「外國人登錄制度」同時廢除
A. 在留卡辦理
(a)需帶證件: 護照,個人大頭照
(b)辦理地點: 入國管理局(品川)


















B. 在留卡詳細情報

交付「在留卡」 
●交付對象:交付「在留卡」的對象為在留資格期間超過「3 個月」,並在此期間內居住在日本的人員。 
・ 對於在留資格為「短期居留」、「外交」或「公務」的人員不交付在留卡。 
・ 對於特別永住者不交付在留卡而交付「特別永住者證明書」。 

●記載內容:除相片之外,記載持卡人姓名、國籍/地區、出生年月日、性別、在留資格、在留期限、是否限制就勞等信息。 

●有效期限: 
永住者:滿16歲者,交付之日起7 年;未滿16歲者,至16 周歲生日。 
非永住者:滿16歲者,在留期限屆滿日;未滿16歲者,在留期限屆滿日或16周歲生日二者之較早日期 

● 交付地點: 
・地方入國管理局
(自2012 年7月9 日起,對於以中期或長期在留資格,在成田機場、羽田機場、中部機場以及關西機場的新入境人員發放在留卡。對於通過除上述出入境港口之外的港口入境的人員,計劃按照其在市區町村登記的住址郵寄簡易文。詳細內容請詢問各地方入國管理局、支局、出張所。  

●從外國人登錄證明書到在留卡的更換期間: 
・在領取到在留卡之前的一定期間內,外國人登錄證明書可被視為在留卡,在居住地及入國管理局等進行各種申報和申請手續。因此,無需立即更換為在留卡。 
・ 地方入國管理官署在受理在留期間更新許可後,會發放新的在留卡。 
・ 年滿16歲之永住者需在2015 7 8 日之前(注),未滿16 歲的永住者需在20157 8 日或16 周歲生日二者之較早日期之前自行辦理在留卡更換手續。 
(注)持有「特定活動」在留資格且在留期間為4 年或5 年者,也必須在2015 7 8 日前自行辦理在留卡更換手續。 

●在留卡的好處: 
 持有效護照及在留卡,在出境後1 年內且在有效在留期間內再入境時(注),原則上無需辦理「再入國許可」這種制度被稱為「視同再入國許可」。但是,在有效期間內如不再入境,將會喪失在留資格。另外,在國外不能延長有效期間,敬請注意。 
 
(注)特別永住者,適用2 年內再入境。





2012-08-11

來日本前的準備

A. 建議從台灣帶到日本的物品
(a) 大同電鍋
(b) 正規姓名印章 (辦銀行證件用)
(c) 個人特殊藥品 (過敏藥,中藥,etc.)
(d) 個人喜愛的台灣食物,例如: 沙茶醬.炸醬. 醬油膏.等等
(e) 足夠的現金
(f) 地鐵圖 (到日本車站也有提供)
(g) 電子字典
(h) 足夠的衣物 (如果行李過多,冬天衣物先帶一些其它的可以用寄的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九月到十月中日本天氣大約和台灣差不多,建議帶薄外套)
(i) 少許日常生活用品 (e.g. 盥洗用具,文具等->為了一開始到日本的過渡期)

*   日本是一個很生活機能很健全又方便的國家,許多日常生活用品
     都隨手可得,所以在整理行李時,只需要帶必要的東西和足夠應付
     過渡期的用品即可,用不到的和取得容易的盡量少帶.

B.來日前的心理準備
(a) 碰壁機率很高 (e.g. 銀行,手機辦理等等)
(b) 日本國民性的文化衝擊 (e.g. 語言溝通,)
(c)  電車和公車裡或者是一些公共場所是不能講電話
      (日本國民性: 不造成他人的麻煩是基本的尊重)
(d) 和日本人相約,"守時"是基本的要求
     (e.g. 約10:00見面,一般日本人會比十點早到,也就是
     說早到是很重要的!過了十點就是遲到)    

*  日本是一個嚴謹,守法,守紀律的國家,規則不易改變,
    "通融"幾乎是不可能簡單發生的,因此在做許多事情
    時外國人會覺得只要簡單這樣做就可以完成,但是對
    於日本人,規則就是規則,要十分的確定才能對顧客做
    出承諾,因此很容易碰壁.但是這也是了解日本的一環,
    在日本留學學習的一環.
*  日本人的國民性: 婉轉的語言,拘謹的禮貌,緩慢的開會
    步調,生活上對他人的基本尊重等;儘管有時不能理解,但是入境隨俗會使在日生活更順利